校报不归大学管,斯坦福新生靠笔杆子把校长逼下台

2023-08-16 09:59:24 来源:腾讯网

校报不归大学管,斯坦福新生靠笔杆子把校长逼下台

泰西耶-拉维尼。(IC Photo 图)


【资料图】

“如果我们不报道,就不会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。”

撰文 | 陈劲松  编辑 | 田思奇

《看天下》杂志原创出品 

2023年7月,美国知名大学连续出现两起丑闻引发的离职事件。

在常年排名美国前三的斯坦福大学,校长泰西耶-拉维尼于7月19日宣布辞职。此前该校董事会发现,他作为神经生物学家发表的研究存在缺陷。

另一起丑闻发生在排名第10位的西北大学。该校宣布解雇其橄榄球主教练帕特·菲茨杰拉德,因为球队中存在霸凌行为和种族歧视,但校方此前的应对十分敷衍。

这两起丑闻的揭露者,实际上是两所学校的校园媒体:《斯坦福日报》和《西北日报》。

这些美国大学的校报虽然通常会冠以大学的名字,但它们不仅仅是校园内的学生社团,更是独立运营的媒体机构,甚至是一些大学所在地唯一的本地媒体。大部分校报会注册为非营利组织,校方无权干涉报纸的内容,在主编人选上也没有发言权。

在斯坦福校长丑闻事件中,校报和学生记者正是凭借其专业性和独立性,勇敢揭露了校长的学术不端。

大一新生VS名校校长

今年63岁的泰西耶-拉维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,也是脑发育与修复领域的世界领军人物。但荣誉等身的拉维尼,却从2022年下半年起遭遇多篇论文存在学术漏洞的质疑。于是《斯坦福日报》记者西奥·贝克开始对此事进行更系统的调查。

贝克是从首都华盛顿来到西海岸的大一新生。去年刚一入学,他就开始在《斯坦福日报》做学生记者,以此为起点继承他父母的衣钵——他的父亲彼得·贝克是《纽约时报》驻白宫首席记者,母亲苏珊·格拉瑟是《纽约客》杂志的撰稿人。

这对夫妻都曾在《华盛顿邮报》工作,报道过错综复杂的战争和美国政坛。据这家媒体今年7月报道,在还没学会阅读和打字的时候,年幼的西奥·贝克就会在《华盛顿邮报》的编辑室里蹒跚而行。上中学后,西奥·贝克就在手机上设置了多个媒体的新闻弹窗,随时询问父母特朗普政府的最新行政令有何影响。

当西奥·贝克开始着手证明自己的大学校长学术不端时,他的父亲提醒他说:“一定要谨慎行事。这家伙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,而你只是个17岁的孩子。”

西奥·贝克

于是,在顶尖名校完成学业的同时,贝克在课余时间花费1000多个小时采访了数十位专家,深入研究晦涩难懂的论文,以及拉维尼在大脑领域研究的细枝末节。他也曾试图采访拉维尼,但这位校长却一直装聋作哑,只不过要求其法律顾问一封接一封地发来咄咄逼人的律师函,要求《斯坦福日报》停止调查。 

贝克和他所在的校园媒体,都没有被校长的名头和官衔吓住。2022年11月29日,《斯坦福日报》刊发了贝克的调查报道。报道指出,拉维尼在《科学》和《自然》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,部分试验配图存在人为修图痕迹,还有同一张图片被用作不同的试验结果。

这篇报道震动了美国学术界,斯坦福校董会随即成立特别委员会开始调查拉维尼,调查团成员包括美国前司法部副部长和其他业内专家,甚至还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。

今年6月17日,特别委员会出台了一份95页的最终报告,确认拉维尼为主要作者的几篇论文存在诸多问题。需要澄清的是,图片伪造并非拉维尼本人所为,而是他管理的实验室人员处理不当。但拉维尼没有在数据遭到质疑时进行回应或及时纠正,需要对管理疏忽负责。

最终,拉维尼在争议声中辞职,并且将申请撤回3篇论文,更正另外2篇论文。而贝克因为这篇报道获得了乔治·波尔克奖,这是美国重要的新闻奖项之一,专门颁发给在发掘真相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。贝克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大学生记者,也是最年轻的获奖者。

当然,这篇调查报道最终能够发表,也要归功于《斯坦福日报》顶住了来自校长的压力,及其长久以来的独立性。

但这份独立性,并非校报与生俱来的。

校报的百年抗争

在斯坦福大学于1891年建校之后,首任校长戴维·斯塔尔·乔丹其实就不同意成立学生出版物。他的理由是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和规模还不够大,不足以支持一份报纸。当时的斯坦福仅有600名本科生。但这些学生很快组织起来,成立了斯坦福大学学生联谊会,并且决定办一份报纸。

斯坦福校园风光。(@视觉中国 图)

这份报纸起初是一本小册子,名为《帕洛阿尔托日报》,以学校所在地帕洛阿尔托命名。这份刊物起初走的是“拍马屁”路线,定位为学校的新闻公告板,发表的文章全部在赞扬学校,歌颂“伟大的乔丹校长”。

1906年初,当时的学生主编本·阿伦发表了该报第一篇批评文章,指责斯坦福的学监酗酒,不负责任。报道刊登6天以后,在学校的压力下,主编阿伦反倒被开除了。当时的校长乔丹还给了阿伦一个机会,如果他承认报道有误,并向学监道歉的话,就可以回到主编位置。但阿伦拒绝了,并于一个月后从斯坦福退学。

在离校当天,他接受《斯坦福日报》采访时提出疑问:“这所大学的学生报纸该走什么样的道路?”这个疑问很快就成为该报,以及所有美国校报面临的终极问题。

1926年,斯坦福学生联谊会投票,将《帕洛阿尔托日报》更名为《斯坦福日报》,这个名字让报纸巩固了与大学的联系,但办报自主权的问题并没有解决。

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,美国社会的一大主流思潮是反越战,反权威,处在自由派前沿的加州各所大学正是思潮的先锋,一系列反抗最终让《斯坦福日报》彻底独立。

1970年10月2日,《斯坦福日报》发表了一篇反越南战争的专栏文章。这篇文章的标题是“告密与迫害”,主要内容是从1969年起,斯坦福的教职员工一直用静坐,游行方式来反对越南战争。而警方联系了运动中的告密者,逮捕了活动的组织者。

专栏作者列出了两个告密者的姓名,称他们是警方“大屠杀的同谋者”。虽然作者并不赞成对告密者进行任何形式的报复,但文章结尾写道:“告密者把人关进监狱,告密者帮助杀害越南人,小心告密者。” 

斯坦福校方将这段话解读为宣扬暴力,称这可能会导致针对学校的诉讼。当时的斯坦福大学校长理查德·莱曼称该专栏“极具攻击性且不负责任”,是“新闻暴力”行文。但教职员工和学生对该专栏文章非常支持。《斯坦福日报》的独立性再次成为焦点。

经过大型讨论和学生联谊会投票,1972 年,《斯坦福日报》宣布彻底独立。学生联谊会把这份报纸的所有资产转让给“斯坦福日报出版公司”,后者在次年注册为非营利组织。从此学生联谊会和斯坦福大学,与《斯坦福日报》完成分离。值得一提的是,学生联谊会也于1995 年和斯坦福大学进行了财务切割。 

唯一的本地日报

除了《斯坦福日报》外,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类似的报纸,目前超过1000家校报正在运营。这些报纸历史悠久,很多校报的存续时间甚至超过了《纽约时报》。

1950年,一些学生在大学的新闻教室里阅读报纸。(IC photo 图)

比如常青藤盟校之一达特茅斯学院的学生运营的《达特茅斯报》,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大学校报,创办于1799年,至今仍在出版。其中许多学生记者日后都踏入新闻界,有些人还获得过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——普利策奖。该报创立之初的格言彰显了其野心:“在这里发现世界,探索繁荣与罕见之地,坐在扶手椅上尽享自然全貌。” 

上述《西北日报》也是一份拥有140多年历史的老牌校报。在西北大学的橄榄球队丑闻中,4名学生记者在7月8日的《西北日报》撰文称,该校橄榄球员的霸凌行为十分猖獗,并揭示了校方如何轻描淡写地处理了这些霸凌事件。两天后,西北的学生记者再次发文揭露橄榄球校队的种族主义文化,导致教练菲茨杰拉德当天就被解雇。

在影响力方面,哈佛大学的《深红报》则一马当先。2021-2022学年期间,该报网站的日访问量超过30万,是排名第二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校报《每日起床号》的两倍。

这是因为《深红报》的影响力不局限于哈佛大学,它也是美国其他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。每年《深红报》都会推出“新生大数据”“优秀文书范例”等固定栏目,获得了大量流量。其他报道也经常被全美和世界各地的媒体引用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由哈佛大学学生全权管理的《深红报》,也是哈佛所在地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唯一的日报。在传统报纸行业不景气,许多本地小型媒体倒闭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校报和学生记者,也逐步成为本地新闻报道的支柱。

但和传统报业类似的是,大学校报也面临着纸质发行量锐减的困境。越来越多校报停止每日发行纸质版,转而发布网站新闻。就连哈佛的《深红报》也缩减了纸质版规模——从2022年秋季开始,《深红报》从每个工作日出版变为每周出版一次纸刊,工作日只会更新网站新闻。

在给读者的信中,《深红报》管理层认为,这能帮助身处世界各地的读者更快了解报道内容,也为学生记者将来从事新闻行业提供了更前沿的编辑室环境,更符合时代需求。

自从密歇根州的《安娜堡新闻》不再出版纸质报纸,最终又关闭其网站后,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校报——《密歇根日报》,就成为过去十几年来当地唯一的日报。300名学生记者坚持发挥监督作用,曾经揭露大学为了保护一名橄榄球运动员学生而隐瞒一起性侵事件,以及安娜堡所在地区政府削减精神健康预算的问题。

一天下午,在安娜堡市政委员会枯燥的本地治理会议上,凯瑟琳娜·索林成为少数几位听众之一。作为密歇根大学的大四学生兼校报记者,她认为自己必须在课程排满的间隙,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大雨之中,报道该城镇打算开发新公园的计划。

“如果我们不报道,就不会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,”21岁的索林说,“很多人依赖我们来了解情况,不仅是学生,还有安娜堡的人们。”

保持独立性↓↓↓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