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生之路》涂层黑粉,就能演好“村妇”了吗

2023-04-05 11:57:14 来源:正观新闻

最近,改编自路遥原著《人生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《人生之路》正在央视热播。这已经是小说第三次被改编,之前的电影《人生之路》(1984版)和电视剧《人生》(2014版),都广受好评,但这次的新版《人生之路》却争议不小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不少观众指出,新版《人生之路》改编悬浮(不尊重历史、不尊重苦难,有娱乐化、偶像剧话倾向),没有呈现出上世纪八十年代陕北偏远农村的风貌,尤其是女主李沁的村妇造型,不仅引发了群嘲,更被指抹黑农村女性,网上还掀起了“现在的村花vs以前的村花”的话题讨论。

李沁饰演的刘巧珍,是勤劳诚恳踏实吃苦的农妇,也是陕北高家村的村花,外号“盖满川”。巧珍就像崖畔上盛开的鲜花,把满山川的花朵都比下去了。原著中的巧珍,“扑闪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”,路遥对她的描述是:“刘巧珍看起来根本不像个农村姑娘。漂亮不必说,装束既不土气,也不俗气……”

然而,观众看到的巧珍,怎么看造型都有些违和:脸涂黑粉,头顶炸毛,面黄肌瘦,却又有一口洁白的烤瓷牙。笑起来,这口白牙在黝黑的皮肤的衬托下,显得更为突兀。

面对诸多造型争议,造型指导陈敏连发十多条微博怒怼网友,称人物造型基于1984年陕北资料的研读和对人物生活习惯的综合考量,说巧珍的黑皮是东奔西走风吹日晒来的,甚至反驳观众,“把你们放在陕北山村里忙上两个月,再来我的微博谈谈你的感受,晒晒你的皮肤。”

但网友仍不买账,直指陈敏正认知片面:就算农村人是黑皮,那也应该是健康、有光泽感的,而不是刻意涂黑的营养不良的干瘦感。

于角色而言,涂黑粉不一定就能成为“农民”,而于演员,即便抛弃偶像包袱,也不一定是敬业。

巧珍的出戏,不仅在于妆容,更缘于李沁的表演。

从《庆余年》的鸡腿姑娘,到《请君》的山寨大当家于登登,李沁似乎一直都不善于塑造活泼外向的角色。好的表演应当是松弛的,但李沁用力过猛,她不仅没有演出农村人的淳朴,反而因为诸多刻意,把村花演成了农村傻姑。

有观众如是评价:“李沁化着黑脸妆,在一群操着陕北口音的村民中间,饰演着一个只读过两年书的农村女娃,但是仪态和口音完完全全地出戏,台词字正腔圆不接地气,没一点贴合角色,活像一个大家闺秀的cosplay。”

很多演员似乎对村姑有误解。

村姑并不都是泼辣的,她也可以是温婉美丽的;

村姑未必都是黝黑的,而是脸颊黎黑,带着常在田间劳作形成的一抹酡红;

村姑也非愚钝的,她们是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灵气儿的;

村姑更不是土气的、俗气的,她们穿翠色短衫,藕色长裤,一身山里人的短打扮,或是草绿色的确凉的裤子,洗得泛白的蓝运动布上衣,水红的的确凉衬衣的大翻领翻在外边……

城里姑娘演乡野村妇并不容易,因此格外下功夫。

电影版《人生之路》巧珍的扮演者吴玉芳,当年也被导演嫌弃形象不够接近村姑。于是,她专门和陕西人民同吃同住一个月,一起干农活,观察他们的工作习惯。最后的呈现,既有农村人的质朴感,也呈现了生机勃勃的美,本人凭借该片斩获百花奖影后。

刘琳在《父母爱情》中出演的大大咧咧的“悍妇”德华,也是入木三分。剧外优雅的刘琳,不仅特地剪了短发,还提前去农村体验生活。仔细追剧的观众能看到各种充满烟火味的小细节:比如德华做荷包蛋时,会自然嘬一口手指上的香油。

再来说说最深入人心的村姑——巩俐。

从《红高粱》开始,巩俐便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坚韧的农村妇女,她用灵动的九儿有力回应了莫言认为她演不了《红高粱》的质疑。后来,出演《秋菊打官司》时,巩俐也下了狠功夫,她戴着假孕肚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,把自己变成了当地妇女:学她们不刷牙(因为当地缺水),学她们用洗衣粉洗头,学她们的方言,学她们的表情与动作,学她们下地干活……

虽然全片几乎无面部特写镜头,但巩俐的一举一动无不展现出农村妇女那种“听啥是啥”的憨味,神形皆似。

往近一点说,热依扎在《山海情》中的表现也很出彩。

脸上是被宁夏的风吹出来的高原红,眼泪和笑容是饱含生命力的坚韧。而且,不管是干农活的姿势,还是生孩子后对身体骨骼造成什么样的变化,她都下了苦功夫研究,干活的样子和农村妇女没有两样。

所以啊,不是脸黑了就是“村”,更重要的是,演员要走进农村,仔细琢磨角色,才能真正扎根到那个年代,才能创造经典的作品。

现在的很多年轻演员,在创作中缺乏生活体验,又不愿花时间真正走进角色。但光靠扮丑,没有真正的感受,又怎么能演出这份“真”呢?

(来源:潮新闻)

统筹:梁冰 编辑:张晓璐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