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药田到车间:“西部药都”的“药财”之道|天天速看

2023-04-26 06:05:44 来源:经济参考报

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中药材资源丰富,种植历史悠久,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、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,有“天下药仓”“西部药都”等美誉。2022年,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5万亩,总产量8.6万吨,一产产值达20亿元。


(资料图片)

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,因为中药材产业,一批年轻人相继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,带动了乡村发展。在他们的身后,还有一批致力于不断打造和持续发展中药材产业的“土专家”和“田教授”。如今,陇西县中药材产业越做越大,富裕一方,从药田到车间,产业链的延长使“药材”变成了“药财”,逐渐成为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“陇西样本”。

“90后”新农人拥抱中药材产业

陇西县福星镇新坪村的“90后”王军军是新农人拥抱中药材产业的一个缩影。

早在2014年,王军军就辞掉在了外地当塔吊司机的工作,返回家乡种植药材。他将打工攒下的3万元投到党参、黄芪等中药材种植上,跟着父亲学起种药材。当年,中药材市场行情好,王军军赚了7万元,大大增加了他的信心,当即决定扩大种植规模。2015年,他通过土地流转,将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20多亩,并购买了旋耕机、挖药机等农具。

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扩大,品种增多,王军军的收入也提高了。他先后购买了两辆小货车,还在镇里买了房子。

王军军的“成绩单”吸引了在外地打工的10多名同乡。王彦伟就是其中之一,2019年,他辞去外地驾校教练的工作回到家乡,以徒弟的身份跟着王军军开始学习种植药材。从起初的10多亩到现在的40多亩,王彦伟不但扩大了种植规模,而且掌握了更科学的种植方法,现在每年收入很可观。

规模化种植、机械化耕作、科学化管理丰富了王军军、王彦伟等种植户的认知,也让更多在外务工的人有了返乡底气。

福星镇镇长杨德林表示,像王军军一样的新农人,从过去不愿意种地,到现在热爱种地,并产生浓厚的“土地情怀”,彰显了时代的新变化。“他们有干劲、有想法,还带动了一批‘90后’返乡发展,乡村振兴未来可期。”杨德林说。

陇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占军表示,近年来,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主动向相关部门咨询土地流转等政策,并积极寻求支持,这说明他们愿意返乡种地,参与中药材种植。

从源头打造中药材硬核“芯片”

种子是中药材的“芯片”。好种育好苗,好苗种好药。

张占军介绍,陇西以打造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为目标,全力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规模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多元化建设,全力保护中药材道地品质。

一是抓品种引进,依托陇西药圃园建成甘肃省中草药种质资源库,积极开展种子种苗繁育、新品种引进示范等工作,累计引进中药材新品种184个,成功种植126个,大面积推广36个。二是抓良种选育,积极开展中药材提纯复壮及陇芪、甘芪系列等黄芪新品种、新品系的扩繁工作,形成了中药材由“原种-良种-扩繁”的发展体系,道地药材良种普及率达到了60%以上。三是抓扩繁推广,先后建成了千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,以及相对集中、长期稳定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4030亩。

张占军说,目前,陇西县中药材标准化育苗面积达到了4.29万亩,产量预计达到3万吨以上。其中,60%用于本县种植,40%销往内蒙古、新疆、青海等地区,有效保障了中药材“芯片”安全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
走进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室,记者看到,展示柜上摆放着从不同地方采集来的大小不一的野生中药材标本。“一方面是通过及时采集来保护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,确保种质资源的多样性,另一方面是对具有市场推广前景、药用价值高的品种做人工种植技术方面的试验研究,观察野生中药材生长规律,进行仿野生栽培,逐步让中药材种植回归自然,回归野生,为未来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。”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毛正云介绍。

除了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质量,当地还立足中药材检验检测,使产品检测实现常态化。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,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浩亮说:“检测是保障中药材品质的灵魂和底线。截至去年底,公司累计检测中药材(饮片)55781批,整体不合格率为14.4%。从近五年累计数据来看,样品不合格率一直在下降,这从侧面反映出,中药材质量正不断提升。”

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

过去,陇西中药材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在市场上出售,产品附加值低。近年来,当地政府不断延长中药材产业链,先后引进了多家知名制药企业,增加了生产线,提高了中药材产品附加值。

记者在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包装车间看到,十余名员工对甘草、黄连等中药配方颗粒快速打包。包装车间内整齐地码放着即将发往广东等地的配方颗粒。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赵天山介绍,企业的成立不仅有效延长了中药材产业链,提高了中药材产品附加值,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。

记者从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局了解到,当地不断推动中药材加工实现精深化,打造以“生物制药、健康服务、创新孵化”为核心的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初步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、有效成分、配方颗粒、成药制造、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拓展延伸。全县现有大型精深加工企业52家,年产值36亿元以上;年中药材初加工(饮片加工)25万吨以上,产值87亿元,形成了完备的种植、加工、仓储全产业链链条。

“产业链的延长使药材真的变成了‘药财’,让更多药材种植户从中受益,也使药材产业不断提‘值’增效。”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(文章来源:经济参考报)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